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6日或7日。其含义如下:
字面含义
“蛰”有藏、伏之意,指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气候特征
惊蛰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日照时数也明显增加,呈现出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的景象。
物候现象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桃花渐次开放,黄鹂开始鸣叫,天空中已不见雄鹰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斑鸠等鸟类。
农事意义
惊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惊醒了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也意味着春耕开始。农谚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等,提醒人们要及时进行耕地、播种等农事活动,为全年的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2024年1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吉林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晓霈受贿一案。BETVLCTOR伟德中文版菏...